
美国副总统JD·范斯在巴黎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向观众发表讲话。 (美联社照片:米歇尔·欧勒)
美国的“寡头政治”在巴黎最近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监管会议上显得愈发明显,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获得了具有争议的让步。
美国副总统JD·范斯代表与硅谷亿万富翁紧密相连的特朗普政府,明确了美国新一届超级富豪及其产业追随者的新优先事项。
当嘻哈制作人法瑞尔·威廉姆斯在台上显得格格不入时,范斯对欧盟的“过度监管”提出攻击,称这会让企业陷入法律合规成本的泥潭。

音乐家法瑞尔·威廉姆斯(左)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右)在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聆听美国副总统JD·范斯的讲话。 (美联社照片:米歇尔·欧勒)
范斯表示:“我们认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变革性的产业。”
他强调:“我们强烈认为人工智能必须保持自由,不被意识形态偏见所侵蚀,且美国的人工智能不会被转变为专制审查的工具。”
此番评论直指中国,后者是美国在科技领域唯一真正的竞争对手。
一个未言明的担忧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挑战,尤其是其新近崛起的聊天机器人DeepSeek,几周前已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西方因中国聊天机器人而感到不安
自2023年以来,大型科技游说团体抱怨美国政府的规则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设障。
当时,时任总统乔·拜登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构制定人工智能的安全措施,包括保护工人和消费者的措施,如水印系统以打击“深度伪造”骗局。
彼时,甚至全球最富有的“科技兄弟”埃隆·马斯克也支持对控制失控的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暂时停止。
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选民支持这一命令,但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将其称为充满“激进的左派理念”。
特朗普在上任当天撤销了这一命令,并宣布将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DeepSeek出现,在美国下载量超过了ChatGPT,震动了华尔街和硅谷。

美国副总统JD·范斯和妻子乌莎在巴黎艾丽舍宫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妻子布丽吉特,随峰会召开。 (美联社照片:托马斯·帕迪拉)
范斯抵达巴黎时,关于流氓机器的危险的讨论被有关红头文件制约企业的言论所取代。
这一转变产生了影响。
大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责任感到“恐惧”
在范斯演讲后的几个小时,欧洲委员会宣布暂停其欧盟责任法案,这是一项关于公司如何对人工智能相关伤害进行赔偿的提案。
德国立法者阿克塞尔·福斯指责欧盟执行机构向“行业游说者施压,抛弃欧洲企业和消费者”。
他说:“大型科技公司害怕一个法律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对其人工智能系统造成的伤害负责。”

抗议者在巴黎的巴士底广场举牌,世界领导人和人工智能企业家聚集在法国首都召开峰会,讨论这一快速发展的技术。 (美联社照片:约翰·蕾克斯特)
墨尔本大学法律教授简妮·帕特森,澳大利亚政府人工智能专家顾问组成员,表示,欧盟的法律被“搁置,因为每个人现在都感到不安,就是这么简单”。
她说:“我认为DeepSeek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崭露头角,如果你想在美国不进行监管,这真是个好时机。”
她补充道:“我认为欧盟试图表明,‘我们仍然是一个参与者,但不会走得太远’。”
但范斯在峰会上表示,现有的欧盟法律确实走得太远。
他强调:“当然,我们希望确保互联网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但防止捕食者在互联网上侵害儿童和防止成年人接触政府认为是错误信息的观点是两回事。”

美国副总统JD·范斯在巴黎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向观众发表讲话。 (美联社照片:米歇尔·欧勒)
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关于“为人们和地球提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人工智能”的峰会声明。
尽管声明中没有提及如“我们需要对流氓人工智能设立终止开关,以及确保没有错误信息”等强硬要求,帕特森对此表示。
欧洲的人工智能法律可能会牵动大局
相对较小的人工智能市场的澳大利亚签署了这一声明。
这被生产力委员会称为“国际法规接受者”。
澳大利亚的人工智能体验将受到大国在此领域的立场影响。
尽管美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欧洲或将影响法规方面的方向。

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左二)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间隙,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交谈。 (美联社照片:奥雷利安·莫里萨尔)
在所谓“布鲁塞尔效应”下,国际企业通常选择达到欧盟的标准,以便进入这个拥有4.5亿人口的市场。
帕特森表示:“这虽然繁重,但你可以将其标注在你的产品上,人们会信任它,那么你也可以卖到中国。”
这也是范斯对欧盟法规攻击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像马斯克和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美国科技领袖显然可以承受让他们的企业符合这些标准,但他们反对监管的理由是“意识形态”原因,帕特森说。
这还意味着,如果美国在欧盟施加压力,可能会软化澳大利亚对人工智能的态度。
格里菲斯大学应用伦理学与网络安全高级讲师大卫·塔夫利表示,欧盟表示如果合意达成,则愿意回撤一些控制措施。
他表示,那些真正参与其中的人,比如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越来越受到政治领导者的关注。
塔夫利补充道:“人们所讨论的危险在于,人工智能不应成为精英获取更多权力和财富的工具,而应被民主化,以便让每个人,确切说,是每个人都能够使用。”

网络安全专家大卫·塔夫利表示,有关人工智能的“生存风险”的警告属于“恐吓”。 (资料图片)
塔夫利预测,人工智能将成为许多工作的辅助工具,就像“拥有一支才华横溢的实习生团队……你必须给予他们监督,但的确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工作成果。”
拒绝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人可能会变得“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尽管人工智能革命承诺了许多进步,例如南澳大利亚的医院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来释放病床,但也存在初期的问题。
根据一项“令人担忧”的BBC研究,顶尖聊天机器人仍然倾向于产生虚假信息。
人工智能在性别、心理健康和学生专注方面的检查
美国与欧洲之间的一个重要分歧是,当人工智能出现问题时,谁应承担责任。
帕特森表示,这可能涉及自动化系统错误开处方药、暂停社会保障支付或错误识别犯罪嫌疑人。
在美国,企业在其人工智能平台造成的伤害方面受到法律保护,而在欧洲,公司则负责并被要求对人工智能内容进行标记,以从源头预防“深度伪造”场景的发生。
澳大利亚也将不得不选择是否效仿欧洲,禁止特定的人工智能应用。
帕特森指出,其中一个例子是面部分析软件,声称可以检测情绪,并可用于检查儿童在学校的注意力。
她表示,这一在欧盟被禁止的技术被认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侵扰”,以及那些声称可以识别一个人是否是同性恋或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应用。
她表示:“这不准确,但也冒犯了我们的价值观,例如通过面部识别来识别一个人。”
“我可以告诉你,所有这些技术在某个时候都被开发出来,并且仍在开发。”
美国公司目前正在销售“面部情绪人工智能”,供企业在在线营销和招聘决策中使用。
在医疗技术方面,美国可能会设定人工智能安全的金标准,因其需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著称于其监管力度高于其欧洲同行。
帕特森表示,这对澳大利亚而言极其重要,因为“澳大利亚实际上不创造很多人工智能,而是制造出很多优秀的医疗技术”。

墨尔本大学法律教授简妮·帕特森表示,欧洲放弃有关人工智能伤害赔偿的法律,因为她认为这受到了中国在该技术进展的“惊吓”。 (资料图片)
她说,部分欧洲法律“繁琐且过于具体”,而且其监管机构可能没有技术能力来执行所有规则。
但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无监管口号”不大可能被澳大利亚立法者接受,澳大利亚采取了观察和等待的态度,制定自愿性指导方针。
帕特森表示:“如果和一些[美国]科技公司交流,比如微软或谷歌,他们会说,‘我们无需监管,因为我们已经在做了’。”
“我们对此感到满意吗?我并不真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