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米安·普拉滕对菲律宾进行的研究充满信心,认为这将帮助全球稻农。(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全球1.5亿稻农的生计面临一个残酷的矛盾。
他们中的许多人属于世界上最贫困的群体,生活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却依赖着一种加剧气候变化的作物。
水稻是全球40亿人的主食,却贡献了10%的人为甲烷排放。
在菲律宾的全球最大水稻研究中心,一支精英科学家团队正致力于减少水稻的碳足迹,并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
减少水稻的碳足迹
自2011年起,气候变化科学家安多·拉达尼尔森一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工作。她认为,如果农民采用气候智能型耕作方法,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30%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让农民对气候变化敏感非常困难,但他们会对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非常敏感。”拉达尼尔森博士说。

在试验中,排放量每30分钟记录一次,安多·拉达尼尔森表示。(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她的研究目标是三种最强大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
她的团队发现,传统淹水稻田系统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可以通过干湿交替的耕作方式减少70%。
“平均减少50%,而达到70%则远超我们的预期。”
她说道。
她正在测试一种名为生物炭的木炭是否能捕获甲烷,防止其释放到大气中,预计几年内会有结果。
澳大利亚资助了IRRI的多个项目,包括一个用于干旱试验的价值百万美元的温室。
基因库的金矿
出生于昆士兰的科学家达米安·普拉滕于2009年加入IRRI。
他将研究人员与IRRI基因库中的内容联系起来,该基因库保存了全球约40万种水稻品种中的13.2万种。
澳大利亚捐赠了200多种野生和栽培品种。
普拉滕博士将基因库描述为遗传金矿。

过去五年,IRRI基因库向61个国家的1419名植物育种者分发了159,815份样本。(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我们可能只有效利用了其中的1%,所以仍有巨大的潜力。”他说。
基因库经理维努普拉萨德·拉迈亚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研究人员所需基因的识别。
“从1970年代到2023年,只有2万种品种被筛选出抗洪能力,但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我们在一季内筛选了6万种品种。”拉迈亚先生说。
“你可以说出世界上与水稻种植相关的任何问题,我都能举例说明这个基因库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提高产量、抗病性、抗旱性、抗洪性还是改善营养。”

维努普拉萨德·拉迈亚感到巨大的成功责任,以便世界能从这项工作中受益。(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它预计将永久存在,直到人类存在,因此保持它以便全球社区受益是一项巨大的责任。”
IRRI员工普遍认为,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使命。
拉迈亚先生表示,这种责任“让他夜不能寐”,而植物育种者苏雷什·卡达鲁则表示,帮助农民是“他的人生目标”。

苏雷什·卡达鲁的动机是确保农民的未来,防止气候相关的作物歉收使他们陷入贫困。(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我们需要以气候变化的速度进行育种,这是我们至少能应对目前无法控制的事情的唯一方法。”卡达鲁博士说。
为未来调整水稻种植
农学家维伦德·库马尔表示,从基因库中获取的基因帮助开发了在干稻田中播种的品种,这种方法称为干直播。
“它消除了高达90%的甲烷排放,因此对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库马尔博士说。

收获时的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播种能提高产量和稻米质量。(ABC Landline: Cameron Lang)
“如果没有淹水,就没有甲烷排放,如果我们能减少甲烷,我们就能在十年内看到气候变化的逆转影响。”
关键的是,这一气候胜利不会以牺牲农民家庭为代价。
“你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水,而这些资源正变得稀缺且昂贵。农民从种植作物的第一天起,每公顷就能节省约125美元(198澳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