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已到临界点。将税收等级与通胀挂钩,或将迫使下届政府严守财政纪律。
在彼得·达顿断然拒绝工党提出的每周10澳元个税减免政策后,这位反对党领袖是否会在预算回应演讲中祭出更大动作——比如推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通胀指数挂钩?

要打破财长吉姆·查默斯选前预算案描绘的黯淡图景——低增长、商业投资疲软、重大政策改革缺位、大政府主义、持续十年的财政赤字与攀升的公共债务——需要实质性的结构性改革。
在特朗普瓦解全球贸易与安全体系的背景下,工党与联盟党政治博弈催生的狭隘政策辩论更显荒谬。
既然否决了查默斯的减税方案,联盟党断无可能以更高税负的政纲迎战大选。
工党方案拟将最低档16%税率在2027年中前降至14%,预计五年减收171亿澳元税收。
国会预算观察人士迅速猜测:达顿是否会以税收指数化承诺,碾压工党这份温和的减税方案?
“税收指数化将形成更严格的预算约束机制。”
上月混乱的预算与税收政策,促使前财政部秘书长肯·亨利转而支持税收指数化。
由阿莱格拉·斯彭德领衔的八名独立议员本月亦呼吁税收指数化,这为联盟党与”蓝绿色”议员联盟创造了潜在合作空间。
达顿可将自动税收指数化包装成重大改革,防止政府借通胀隐形增税。
隐形成本
影子财长安格斯·泰勒指出,工党正是利用这种”税级攀升”的隐形增税,为挤占私营经济空间、拉低生产效率的政府支出激增提供资金。
泰勒承诺恢复霍华德-科斯特洛政府的财政规则,包括将政府支出增速控制在经济增速之内。
税收指数化将形成刚性预算约束。现行16%、30%、37%、45%四档税率的起征点,将每年按通胀率自动上调。
潜在风险在于:这将恶化本周二预算案中本已堪忧的中期财政展望——该预算预测赤字将持续至2035-36财年。
即便最终预测的预算平衡,也建立在工薪阶层实际税负持续上升的基础上。
知名预算观察家克里斯·理查森测算:若按澳联储通胀目标中值2.5%进行税收指数化,2027-28财年将减少41亿澳元税收,到2034-35财年将扩大至103亿澳元,十年累计减收达565亿澳元。
查默斯周二晚的预算演讲及周三的后续发言,均刻意回避政府预测的十年赤字与即将在下一财年突破万亿的公共债务。
这种讳莫如深并不妨碍工党攻击联盟党的指数化方案——他们必将指责达顿与泰勒企图通过”焦土政策”削减公共服务来扩大赤字。但若不削减支出,澳大利亚AAA主权信用评级恐将不保。
这正是狭隘政治辩论的死胡同。破局之道在于通过经济改革重振生产率。
但税改等关键生产力改革通常需要雄厚财政基础来补偿短期受损群体。天平终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