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0年被发现以来,秋粘虫已席卷全国。(来源:西澳初级产业与区域发展部)
秋粘虫在全球的肆虐已威胁到80多个国家6亿人的粮食安全,但这种”无法根除或控制”的害虫或许终于遇到了克星——澳大利亚本土的动植物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这种飞虫主要啃食玉米,也会破坏小麦、高粱、小米、甘蔗及蔬菜棉花作物,最高可导致73%的减产。
原生于美洲的秋粘虫2016年首次现身非洲,随后蔓延至中东、亚洲、太平洋地区及欧洲,2020年登陆澳大利亚。
但两项独立的澳大利亚研究取得突破,可能找到了遏制这种害虫的方法——这一切要归功于本土真菌与细菌。

天然白色真菌可培育为生物杀虫剂对抗秋粘虫。(ABC乡村频道:查理·麦基洛普)
抗药性难题
由于秋粘虫具备多种天然优势,使用杀虫剂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收效甚微。
其扩散速度惊人——仅用一年多就从托雷斯海峡蔓延至塔斯马尼亚,且难以监测,对市面多数化学药剂能快速产生抗药性。
不过,被农民称为”农业新冠”的这一害虫或将迎来克星:研究人员已发现五种真菌能在24小时内杀死秋粘虫且不会诱发抗药性。

图中两条秋粘虫感染了玉米田中的绿僵菌。(来源:乔治亚·罗杰斯)
昆士兰初级产业部自2021年起研究的病原真菌绿僵菌便是其中之一。首席昆虫学家伊恩·牛顿博士介绍,这种天然生物防治剂作用类似杀虫剂,能包裹虫体并在数日内从内向外吞噬害虫。

伊恩·牛顿表示秋粘虫生物防治产品已准备就绪,待审批后即可上市。(ABC远北频道:布伦丹·芒特)
“我们已非常接近成功,现在就能将产品商业化投入田间。”
牛顿博士表示。
他强调,尽早推出生物产品能让种植者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从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速效真菌现踪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正研究不同于绿僵菌的本土真菌与细菌。其发表于《农业》期刊的四年研究发现,某些菌株接触害虫后24小时内即可致死。

研究人员用真菌处理秋粘虫幼虫,评估各菌株致死效果。(来源:CSIRO)
研究员碧·阿皮拉贾摩尔博士指出,真菌如此快速起效实属罕见。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微生物能产生毒素。目前该研究仍处早期阶段,预计还需数年才能商业化。
农民迎来转机

昆虫学家梅丽娜·迈尔斯博士用显微镜检测感染真菌的秋粘虫。(ABC乡村频道:艾米·菲利普斯)
前线指导农民的昆虫学家梅丽娜·迈尔斯博士表示,相比2024年爆发期,今年虫害减轻”令人如释重负”。昆士兰中部卡佩拉地区的农场主里斯·丹尼尔斯去年损失惨重,如今情况好转:”今年我们选择视而不见,因为防治成本实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