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实现给孩子们一个家的梦想,在八年内接连遭遇三次欺诈,
如今他的建房梦想化为泡影,工地一片混乱,被称为澳大利亚”最不幸的自建房屋主”。
他将这段建房经历形容为”活生生的噩梦”。
故事主角Damian Pater是墨尔本的一位单亲父亲,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稳定的住所,他自2017年起就在东区Ferntree Gully启动建房计划。
作为建筑绘图师出身的他,本以为凭借专业知识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
但现实给了他沉重打击。
经过两年努力,他终于获得当地议会批准建造双层住宅的许可,
原以为这是最大的难关,却不知这只是噩梦的开端…
首次受骗
2019年初,他选择了一家小型家族建筑公司,认为本地企业更可靠。
然而建筑商收取8000澳元订金后,竟搬离墨尔本,工程毫无进展。
尽管调解机构要求退款,但对方坚称这是”报价费用”,
最终Pater分文未得。
二次受骗
随后他雇佣第二家建筑公司,工程进行到框架阶段时,该公司突然破产。
已搭建的地基和框架被遗弃,订购的木材在工地风吹雨淋九个月后全部报废。
唯一庆幸的是他尚未支付框架阶段的费用。
三次受骗
2021年第三次尝试,他雇佣北区一家定制建筑商。
起初报价30万澳元,开工后要求追加3.4万,Pater已支付7.3万澳元。
工程进展缓慢,质量堪忧,建筑商还索要8万澳元”锁闭阶段”费用。
调解无果后,Pater支付8000澳元解约费终止合同。
考虑法律诉讼但高昂费用让他放弃。
至今他已损失超10万澳元,
梦想中的家变成无人敢接手的烂尾工程。
绝望之下,他甚至考虑变卖土地。
读者评论指出行业乱象:
劣质建筑商泛滥,优秀建筑商因价格劣势难以生存。
呼吁监管机构应同时规范建筑商和工会行为,
而非偏袒任何一方。
民众谴责体制缺陷,
呼吁政府帮助这类受骗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