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呈现了身披负鼠皮斗篷的Boandik族女性形象 (ABC南澳东南部:Eugene Boisvert)
自殖民时代起,南澳东南部小镇Southend的男性就以开拓欧洲定居点和建立龙虾捕捞业闻名,后者如今已成为该地区经济支柱。
如今,这座距阿德莱德东南约300公里的小镇竖起新纪念碑,首次将聚光灯对准当地女性——从原住民Boandik族妇女开始,追溯她们对社区的贡献。
这座名为”Omaggio alle donne”(意大利语”致敬女性”)的纪念碑,源自意大利移民Alberto Galli的构想。上世纪50年代,他在龙虾捕捞业刚起步时定居Southend并成为渔民,2021年以92岁高龄离世后,其女儿们出资1万澳元将”阿尔伯托的梦想”变为现实。

透过”致敬女性”纪念碑拱门可见Rivoli湾渔船队 (ABC南澳东南部:Eugene Boisvert)
让女性挺起胸膛
项目协调人Ruth Vander Hoek表示,这座本周日正式揭幕的纪念碑,终将承认女性在塑造Southend宜居度假小镇特质中的关键作用。”生活琐事常让人忽视她们的价值,看到镇上老一辈女性因此挺直腰板的样子特别动人。”

Ruth Vander Hoek为该项目投入大量志愿工作时间 (ABC南澳东南部:Eugene Boisvert)
这座耗资5万澳元的纪念碑获得多方资助,包括南澳乡村艺术机构、个人捐款及当地议会实物支持。
原住民文化元素
2.4米高的纪念碑采用Boandik传统木屋”wurla”的造型。拱门一侧镶嵌着身负婴儿、披负鼠皮斗篷的原住民女性马赛克像,另一侧是身着意大利三色裙装的移民女性与孩童。来自Goolwa的马赛克艺术家Mike Tye透露,多向弯曲的拱形结构使瓷砖切割工艺极具挑战性。

Mike Tye从Goolwa赶来进行揭幕前的最后修缮 (ABC南澳东南部:Eugene Boisvert)
个体故事永存
Boandik长老Aunty Michelle Jacquelin-Furr与女儿、孙女三代人共同复原了雕塑中的负鼠皮斗篷。她强调:”这座纪念碑关乎和解,提醒人们Boandik女性为后来者铺就道路。”配套二维码将链接至记录30位杰出女性故事的网页,包括1845年随夫来此建立补给站的传教士Christina Smith,其撰写的Boandik民族志在近年语言复兴中发挥关键作用。

Michelle Jacquelin-Furr与家族三代传承制作的Boandik传统负鼠皮斗篷 (ABC南澳东南部:Kate Hill)
现居Southend的Sandra Stewart是Smith的玄孙媳,她表示:”自180年前建镇起,女性就是维系社区精神的重要力量。”Smith曾在Mount Gambier办学,其学生Annie Brice——Aunty Michelle的曾祖母——后来从圣玛丽·麦基洛普修女处习得读写能力。

1866年Christina Smith(中)与Boandik族人合影,右侧为Annie Brice (南澳州立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