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统计还显示,因为失业、行业不景气等原因,中国人一年的平均工作时间只有不足十个月——换句话说,中国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是:要么在工作,要么在找工作。至于休息?约等于失业。
一段黑历史——六天工作制
2012年6月开始,中山大学等28所高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到1.6万份数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分析解读,得出了一个异常简单的结论:中国人勤劳,但却不富有。
每位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51.3小时——比法定上限多7.3小时;每个月要工作24.75天——比21.75天的法定计薪天数足足多了三天。有七成以上的劳动者每个月要工作28天以上,也就是说,每个月只能休息两三天。但中国劳动者的平均年薪,还不到三万元。
(下水道养护工余金雄。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他的工作属于劳动时间最长的“生产运输及设备操作相关人员”,每周平均工作57.6小时)
许多中国人从来没有享受过“法定”的甜头。2011年,路透社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65%的中国人休完了当年的各种假期。2013年年初,《人民日报》调查显示,能休满全年52个周末104天的人数仅占22.6%,还有16.7%的人几乎从没在周末休息过。
在过去60多年里,中国人一直是全世界最勤劳的,因为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几乎从来没有真正被严格执行过。
从1949年到1995年,中国劳动者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到十小时。政府曾出台过许多份文件,想让劳动者享受八小时工作制和周日休息一天的权利,但由于政治运动、经济建设等多种原因,这些文件多数未能实行。
早在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各党派就在《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但它仅仅规定了每天的劳动时间,并没有提到每周的工作天数。
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部在《关于我国职员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条例》中明确说明:“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以及每年有22个工作日休假。”
可是,不但带薪休假的规定从未执行过,就连每周休息一天以及八小时工作制都没有真正实现。例如在1958年,为了保证“大跃进”成功,国务院不仅允许建筑行业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甚至休息日都被减少到两周一天。
对于片面追求劳动时间的做法,李立三曾要求工会“关心工人日常利益”,却招致了长时间的批判。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六天工作制一直被当成发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八小时工作制的命运也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会在每天早晚召开两次学习会,这两个小时当然不能占用工作时间,于是留给生活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在这40多年里,中国人每年的“正常”工作时间达到2450到3000小时。
今天我们能享受双休日要感谢美国吗
当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五天工作制和带薪年假制度,全年实际工作时间约为1800小时,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要比发达国家高30%-50%。
根据1987年的一份报告,当时全球发展中国家里有28个法定工作时间少于每周44小时,像中国这样的寥寥无几。
每周仅剩一天的宝贵休息时间也造就了这样的流行语:“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有人说,我们今天能享受理论上的双休日,最应该感谢美国,因为“1994年美方突然向中方提出,中国人劳动时间过长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如果中国想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必须给劳动者双休日”。
但事实上,找不到任何能证明这种说法真实性的材料。如果说真要感谢谁,这个名字应该是胡平,时任国家科委研究中心主任。胡平从1986年开始研究五天工作制的可行性,并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报告。1988年2月,他决定先在研究中心试行五天工作制。
当时的科委负责人宋健在他的报告上画了一个圈,但没有说明是否同意,胡平觉得这相当于默许。副主任蒋明宽也画了圈,并嘱咐说:“这件事情你们可以干,但是不要宣扬。”五天工作制就这样在小范围内秘密试行了多年。
直到1994年2月3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发布,宣布实行每天工作八小时的五天半工作制度。1995年5月1日,新修改的规定施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145个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
制度无法阻止勤劳的中国人
但轻松转瞬即逝,中国人很快又恢复到以前的工作强度。
根据《中国劳动年鉴》,2001年时,中国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44.9小时,2002年之后一直在45小时以上,并且逐年增加,到了2005年已经接近48小时——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上限。
虽然法律条文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但在现实中则很可能变得血肉模糊,难以落实。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国劳动者2012~2013年平均每周工作51.3个小时,如果用每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小时,即便每周工作六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也超过法定的八小时。
这次调查不但揭示了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还试图通过各种维度,衡量不同人群的工作状态。
调查针对劳动时间选择了三组统计数据,分别是每周工作小时数、每个月工作天数以及每年工作的月数。粗看起来,三个参数都代表着劳动强度,但实际上,影响最后一个参数——每年工作月数的,不是工作强度,而是工作的稳定程度。
调查还统计了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性质的工作时间,最后得出的一些结论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比方说,党政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最短;但也有一些结论出人意料,例如,国企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比以加班著称的外企还长。
最累与最轻松工作的样本
劳动时间最长的人身上可以贴上这样的标签:男性,年轻(15到29周岁),农村户口,在东部地区工作,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技术人员或者个体户。
(救生员林玉娇。可以贴在她身上的标签分别是年轻、女性和专业技术人员,它们分别代表着每周55.9小时、49.4小时和50.9小时的工作时间)
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平均每周要比女性多工作三个小时以上;但女性劳动者的状态两极分化严重,“闲的闲死,忙的忙死”: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1小时的女性比例高达67.77%,比男性还高五个百分点。
同样做出牺牲的还有年轻人(15到29岁),他们每周要比中等年龄层(30到44岁)和高年龄组(45岁以上)多工作四个半小时以及六个半小时。年轻人每个月的工作总天数也最多。
从 户口上看,农村户口的劳动者比城市户口的每周要多干六个小时。但同时,也有一组与其相矛盾的数据:从职业上看,务农是劳动时间最短的。这似乎可以说明:身 为一个“农村人”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留在老家干全中国劳动时间最短的工作——种地,要么外出打工,成为全中国劳动时间最长的那群人。
在中国,老板比员工工作更努力,平均每周多工作3.5个小时;但工作最最努力的,是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的那群人,即个体户,他们每周平均要工作58小时以上,只是每个月工作的天数略少于那些大老板们。
那有没有清闲的工作?有。最轻松的人身上也可以贴上一组标签:女性,45岁以上,生活在西部地区,城市户口,是党政军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这次调查显示,只有两类工作单位的平均劳动时间少于每周45小时:党政军机关和事业单位。而许多人印象中工作轻松收入又高的大国企,实际上每周工作时间接近48个小时,比外企和集体企业的工作时间都长。
要说这两种清闲的工作有没有什么缺点,从数据上看,有。你要忍受每年最高的工作总月份。
但实际上,工作总月份这个指标反映的不仅仅是工作强度,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体现工作的稳定性。党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年工作11个半月,这间接说明,他们几乎从不会失业。与他们相比,私企员工、外企员工和个体户平均每年只工作十个月左右,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收入来源。
同样,东部地区的劳动者虽然每年工作月份更多更辛苦,但也意味着在那里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最大。
最后,有超过1/3的劳动者上个月加过班,但其中只有不到一半领到了加班费。那这班就等于白加了吗?现实确实如此。因为只有5.44%的人可以在加班后得到倒休的机会。
劳动分为有报酬的和没有报酬的,前者是工作,后者就是广义的家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调查了各成员国居民进行无报酬劳动的时间,结果发现,中国人实在太忙了,忙得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家庭。
这份报告将广义的家务定义为:照顾家人、购物和做家务活的时间总和。
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只有1.52小时,排在倒数第四,仅好于日本、印度和韩国。而中国女性干家务的时间居然也不多:平均每周只有3.9小时,仅仅比法国、瑞典、挪威多,而这几个都是以男女平等著称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