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穷病。
但穷并不是制造悲剧的借口和豁免证。
回溯这起悲剧,我们除了可悲,再便无言。
事情还要从上个月底说起。
2018年6月25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发现了一具无名女童遗体,
发现的位置相对偏僻,在湖熟街道句容河宁杭高速公路桥下河道中,
离此最近的村庄大约也要200米远,
通过水泥路才能到达,中间还隔着一片小树林。
很快,法医判断出遗体的特征,
这是一名年龄9岁左右的女童,
黑色短发。
从警方公布的消息中可以看出,女童生前穿着白色T恤,粉红色长袖外套,
下身则穿着蓝色白点七分裤,和粉红色运动鞋,
身上还背着一个红色瓢虫双肩背包,
江宁公安迅速根据体貌特征,在网络和各街道发布查找尸体身份的信息,
并悬赏2000元,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然而,6天过去了,了无音讯。
这名9岁的女童究竟是谁?
她是怎么溺水的?
没有人知道。
无奈,6月30日,警方只得将悬赏额提高至2万元。
虽然,经过尸检,女童符合生前溺水特征。
但在女童的“遗物”中,有一样物品格外醒目。
在女孩可爱的卡通背包里,
竟放着2块重达8斤砖头…
不可否认,这两块砖头,对于女童来说,是致命的,毫无反抗之力。
除此以外,还有脖子里挂着的玉佛,是她身上难得的温润与希望,
与那冰冷的砖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时间一天天过去,对于女童身份的调查仍旧没有任何进展。
警方只能对着这些沾满泥土的衣物,一筹莫展。
附近居民议论纷纷,
那为什么这么多天会没人来认尸呢?”
女孩的溺亡是否真的与父母存在着某种关联?
对此,南京市、江宁区两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并介入调查。
终于,经过警方整整一个月的调查,在7月25日晚上,
该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江宁公安在线发布警方通报:
抓获了2名犯罪嫌疑人,
36岁的杨某响以及
65岁的杨某松。
这两位初步供述
是他们,将9岁女孩推入河中!
而最令人心寒的是,
这两位不是别人,
正是9岁女孩的父亲和爷爷….
据扬子晚报报道,女孩爷爷一直在距离案发现场不到3公里的大型市场打工,
而那附近,到处都贴满了女孩的寻尸启示…
不知爷爷这一个月内,每每看到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案件到此并没有结束,当身份之谜揭开时,
牵出来的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今年6月23日,这一天,天阴阴的,下着雨。
眼看着天慢慢变黑,来自安徽芜湖的36岁杨某响思绪了良久,
还是领着自己9岁女儿出了门。
只是,只有杨某响知道,
这一趟,注定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远行”。
原来,这个可怜的9岁小姑娘名叫悠悠(化名),
她的不幸是从出生开始的,她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
她不会吵闹…
从出生开始,家人就带着小悠悠到处求医看病,
两年多的时间里,芜湖各大医院都去了,查不出问题,
最后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
悠悠肺部发育有问题,
医院诊断为脑瘫。
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这几年的看病求医已经花了超过10万元,而脑瘫的悠悠可是要照顾一辈子的。
越治病,家里越穷,家也就越不像一个家,
悠悠的父母吵了许多次,
最后在悠悠3岁时,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两人便离婚了。
悠悠的爸爸并不想放弃悠悠,
但孩子一方面需要24小时照料,另一方面又需要钱来买药,
要知道,悠悠光吃药就要每天至少40元,
而离婚时悠悠爸还给了悠悠妈8万,
孩子的治病费也十分昂贵,需要五六十万,已外债累累…
没办法,悠悠爸只好把女儿带去老家淮安,给悠悠奶奶看着,
自己则和悠悠爷爷一起外出打工。
临走时,悠悠爸还哭着说,
“妈,这个孩子,
我们能养一天,就养一天。”
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悠悠便一直跟着奶奶生活。
悠悠奶奶郭女士回忆道,
孩子长到这么大,生活却一直不能自理,
不会说话,不会合理进食,
不会拉尿,步行也很麻烦。
(网络图片)
“孩子只能进流食,最常喝的就是牛奶,吃饭的话,都是我嚼碎了嘴对嘴喂给她…”
虽然,很多医生都下了最后通牒,但悠悠的奶奶依旧尽最大努力照顾着,
或许悠悠远不及普通孩子幸福,但她一定能感受到亲情的眷顾,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也在今年6月份到头了…
就在上个月,奶奶突然腹部绞痛,送到医院后,被查出身患肠癌。
噩耗频频传来,让这个本就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顷刻坍塌。
奶奶回芜湖做手术后,年幼且不能自理的悠悠无人照顾,
被姑姑带了几天,又被带到南京找爷爷和爸爸。
悠悠的姑父回忆道,
悠悠真的很难带,
她需要一直盯着看,
她小便都会直接尿裤裆里…
再次回到父亲身边的悠悠,或许已不再是心头肉,而是沉重的负担。
悠悠奶奶的病光手术就是5万多,后面还有多次化疗,一次就是4000多元,
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绝望的杨某响和父亲,望着一无所知的女儿,一个邪恶的念头随之而来…
或许是两人一起,或许是一人制定了这个
“死亡计划”。
这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9岁的女儿被梳妆完毕,背着小书包,被爸爸和爷爷带出了门。
黑暗无边,脑瘫的女儿永远不会知道父亲和爷爷究竟要带她去哪里…
他们驾车来到了一条河边,爷爷把悠悠抱下了车,
悠悠的小手从爷爷的身上滑下,
漆黑的夜里,杨某响拉着女儿的手,祖孙三人,一路无言,各揣心事。
杨某响看了看四周,伸手不见五指,
他蹲下来,
最后看了一眼女儿的容颜,
一狠心,便将2块厚重的砖头,
放进了女儿的书包里…
只听“嘭”一声,水花四溅,不知是爸爸或是爷爷,亲手将悠悠推到了句容河中。
杨某响的心快要跳出来了,他不敢看,不敢听,不敢面对…
女儿不会说话,他听不到女儿内心的嘶吼;
黑暗中,他也根本看不到女儿挣扎的表情;
而杨某响则紧闭双唇,女儿也永远不懂父亲所作所为。
短短几秒之后,河面恢复了平静,仿佛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杨某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杀死了他当初举家借债、东奔西跑也要为她治病的女儿;
杀死了他宁可和前妻离婚也决不放弃的女儿;
从希望到绝望、从溺爱到溺死,
这一刻,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心情。
几天后,当奶奶从手术后清醒过来时,
儿子曾来过一次,奶奶问道悠悠去哪了,儿子没有表情的小声说着:
“悠悠已经不在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奶奶不敢相信,急忙追问儿子悠悠怎么不在了,
儿子只是叹气,半天不说一句话。
在得知悠悠“不在了”之后的每一天里,悠悠奶奶都以泪洗面…
“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
他也舍不得呀。”
悠悠奶奶表示,儿子的压力太大了,不论是心理压力,还是经济压力…
说着,悠悠奶奶握紧拳头,捶着床边,后悔莫及,
她认为是自己害了儿子,
“都怪我,如果我不生病,或者不看病,就能继续照顾孩子,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回想起悠悠,奶奶的眼里仍能看到从未有过的温柔,
“在我心里,她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每天我都会给她梳辫子,
她也很粘人,一看到我就想让我抱抱,
如果时间能倒回,我坚决不会让悠悠离开我的身边。”
奶奶哭着,痛苦的说,
“现在家散了,
让我死了反而好…”
据称,奶奶目前已拒绝治疗…
而截至发稿前,最新消息称,
女童的爷爷是主使,
而父亲舍不得一直在哭…
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警方的证实。
女童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但家庭的悲剧也令人唏嘘。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着: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人类的悲欢离合或许并不相通,但穷人的苦却都是一个味道。
的确,生于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对脑瘫患儿来说,意味着治疗条件堪忧,生命的暗淡几乎是可以望见的结局。
很多网友表示:
“我们无权批判父亲和爷爷,
他们是无奈之举…”
网友:世事艰难,无话可说 网友:怎么说了这是一个悲剧,我们也无权批判一个父亲和她的爷爷,或许他们的心里也承受着常人所无法理解的痛苦和煎熬,我们做的只有反思,一个生命的逝去是残忍的,但我们又能做什么?
网友:说再多有什么用,谁又想去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只能说底层的人们都活得很艰难
网友:你怕是没穷过吧?你知道一家3口一个月只有几千收入还要负担每个月几万块的医药费吗?你知道这种痛苦吗?这样的家庭你让他们怎么选择?
网友:这姑娘可怜,不过家属也可怜,外人实在没资格辱骂家属
然而,贫穷,真的就可以是犯罪杀人的借口了吗?
还有很多网友大呼:
“虎毒不食子,
他们就是不想负责人的垃圾!”
网友:虎毒不食子,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网友:别说什么无奈之举,真那么无奈自己怎么不一起去死,就是不想负责任的垃圾
网友:我爸爸是儿童医生,我见过很多小孩有残疾的普通家庭,没见过把小孩挂石头沉入水底杀死的,这就是推卸责任的谋杀行文,没什么借口!
网友:人恶就是恶,自私就是自私,杀人了表示理解?真把自己当圣人了?
网友:生而为人,尊重生命.
网友:为杀人凶手洗地的热心网友不少啊…
网友:被推入河中的那一刻,孩子肯定无比绝望吧,伸出魔爪的居然是最亲近的人…
或许,爷爷和爸爸曾经也很爱这个孩子,但最终却放弃了原本所坚持的,
亲手结束了女孩的生命。
就像网友所说的,他们经历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辛苦,
但这样的做法,交织着无奈与愚蠢。
贫穷,不是杀人的豁免证,等待父亲和爷爷的,自然是法律的严惩。
事发后,7月26日,悠悠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才为这个家庭
开具了“困难家庭证明”。
这个“迟到”的证明,不知是讽刺还是慰藉。
这是一个9岁女孩的悲剧,这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着实令人惋惜。
而如果悠悠在澳洲,或许她并不需要这样离开。
在澳洲,只要你是PR或者是澳籍,你都可以凭着Medicare卡享受免费医疗。
这样,悠悠就可以持续享受免费的治疗,不需要有特别大的经济负担。
除此以外,孩子的父母还可领取育儿津贴,
而对于特殊儿童的照顾者,还可以领取额外补助金,
这些帮助都不至于逼着一个家庭,走向绝境….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悠悠走了,
这个家庭也散了….
其实,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但无论如何,
贫穷都不能是杀人的借口,
愿女儿终可以安息
对于这件事情,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编辑:七七
责编:纳西
部分材料来源:新浪微博、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北京时间、新浪财经保险岛、澎湃新闻、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