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时期的肖爱丽丝曾被强制安置在无资质的紧急住所 (ABC新闻:尚泰尔·阿尔库里)
五年前,警察将肖爱丽丝和弟弟从教室带走。
这成为他们在新南威尔士州无资质紧急住所”创伤经历”的开端。
“我们在警局干坐三小时——没人解释情况,最后被匆匆送进汽车旅馆。”肖女士回忆道。
这种安置方式将无家可归儿童临时安置在由轮班制员工看守的酒店、汽车旅馆或房车公园。
肖女士表示,前途未卜的感觉”令人窒息”。
“像在坐牢…根本不知道何时能离开。”
“我的家被彻底抹去了,永远无家可归。“

肖女士称这段经历”造成心理创伤” (ABC新闻:尚泰尔·阿尔库里)
虽然这类安置被视作最后手段,但多数儿童滞留时间超过三个月,个别案例甚至超过600天。
如今,新州终于结束了延续二十年的强制安置制度。
调查报告:紧急住所不合规
儿童与青少年权益办公室专项调查显示,全州范围内的紧急住所均”不适合未成年人居住”。
截至2023年11月,新州仍有139名青少年处于替代性照料安排中。
权益专员佐伊·罗宾逊听取的证词显示,许多青少年在安置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支持。
“有孩子形容自己像收容所里辗转笼舍的狗,这种自述极具冲击力。”
罗宾逊说道。

佐伊·罗宾逊听取青少年证词 (ABC新闻:尚泰尔·阿尔库里)
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常由无资质中介机构的临时工监管。
替代性照料儿童中,超50%为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后代,近半数存在残疾问题。
2022-23财年,该制度耗费纳税人约1亿澳元。
寄养家庭缺口亟待填补
海莉与弗洛里斯·范杜因夫妇六年间已寄养过20多名儿童。
“见证孩子们生活的转变令人震撼,我们最后悔的是没能早点参与。”范杜因女士坦言。

范杜因夫妇累计寄养超20名儿童 (ABC新闻:尚泰尔·阿尔库里)
“寄养家庭是儿童保护体系最珍贵的资源,我们需要更多家庭为受照料儿童提供安全有爱的成长环境。”
尽管面临挑战,这对夫妇认为寄养经历充满意义,希望能激励更多人加入。
范杜因先生表示:”像对待亲生子女般给予这些孩子他们缺失的关爱,这就是全部要诀。”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新州政府通过增加寄养家庭数量与扩建支持性住所,于去年九月宣布废止强制安置制度。
家庭与社区部长凯特·华盛顿承认,现行体系中仍存在有资质的紧急住所。
“我们正全力缩减这类安置人数,完善全系统资源配置。”

华盛顿部长指出体系内仍存合规紧急住所 (ABC新闻:尚泰尔·阿尔库里)
社区与司法部秘书长迈克尔·蒂德鲍尔强调:”这只是改革的重要节点,后续仍有大量工作。”
肖女士计划将自身经历转化为助人动力,通过社工服务为流离失所的儿童重建安全感。
“所有经历家庭外照料的孩子都是我的家人。我希望能带给他们正常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