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5年间,澳大利亚联合政府执政时期的房价涨幅高达工党时期的五倍。现象背后暗藏三大推手。
随着住房成本与可负担性成为本届大选选民第二大关切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浮出水面:过去35年联合政府年均房价涨幅达8.8%,远超工党执政时期的2.5%。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对CoreLogic数据的分析显示,自由党总理任期内全澳房价年均飙升8.8%,而工党执政期间仅增长2.5%。虽然相比央行政策与经济形势,总理对房价影响有限,但分析证实其政策确实会产生涟漪效应。
CoreLogic亚太区研究总监蒂姆·劳利斯指出:”利率水平、经济环境、信贷供给、人口增长与住房供应匹配度,以及突发冲击才是房价的核心驱动力。”
以本届大选为例,分析师预测彼得·达顿若当选将推高房价。这对不同群体意味着冰火两重天——对无房族是噩耗,对既得房产者却是福音。
若以购房难度衡量,朱莉娅·吉拉德或许是首置业者最怀念的总理——她是过去35年唯一任内房价年均下跌(0.2%)的领导人。但若论投资回报,1996年约翰·霍华德上任初期购房的业主才是最大赢家,其执政11年半期间年均涨幅达13.1%,创下近35年最高纪录。
劳利斯分析称:”1996-2007年间多重因素推高房价,其中资本利得税优惠、强力移民政策等联合党特色政策功不可没。首次置业补贴虽是政治决策,但利率等经济要素同样关键,实为综合作用。”
霍华德本人曾直言不讳:”房产增值让业主笑逐颜开,我从没遇见因房价上涨而愤怒的选民。”全球金融危机后房价增速骤降,陆克文首任期间3.6%的涨幅已属难得,其经济刺激方案使表现优于吉拉德时期。劳利斯评价:”吉拉德时运不济,恰逢刺激政策退出与加息周期。”
斯科特·莫里森执政期年均9.7%的涨幅令人意外。初期受银行业皇家委员会调查影响信贷紧缩,疫情后却逆势上扬。劳利斯认为:”尽管其刺激方案助力明显,但换作其他政党也会采取类似财政政策。”细分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热潮使莫里森成为偏远地区房价最大推手,14.2%的年涨幅甚至超越霍华德。
塔斯马尼亚州在莫里森任内以16.2%涨幅领跑全澳,而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却创下该州2.2%的最大跌幅。值得注意的是,CoreLogic数据自1990年起统计,未能反映鲍勃·霍克执政早期悉尼房价的暴涨盛况。
各首府城市中,悉尼业主在托尼·阿博特任内收获17.6%的最高年涨幅,珀斯买家同期却逢0.8%的降价窗口。墨尔本业主最应感谢霍华德时期的15.9%年增长,而当前1.6%的跌幅让购房者稍得喘息。劳利斯指出:”维州政府债务高企及房产税制正在抑制资本流动,这已超越联邦政策影响。”
达尔文市场则呈现独特轨迹——陆克文时期10.7%的涨幅与特恩布尔时期5.3%的下跌,实则反映LNG基建投资潮起潮落。劳利斯强调:”这与总理更替无关,完全系重大基建项目带动的工人潮所致。”